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為什麼常常跑ㄧ跑就忘記跑了幾圈操場?

常常跑步會忘記已經跑了幾圈? 相信大家生活中都會去操場跑步或是去游泳池游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隨著你跑步或游泳的圈數不段的增加,你有時會忽然搞不清楚自己現在跑到第幾圈或是游到了幾趟。那是因為我們腦中的海馬迴發生了錯亂,才會導致的。其實我們的海馬迴中有一群細胞會負責對應我們跑步的不同圈數,當這群細胞發生混亂後,我們就容易忘記自己跑了幾圈操場。 今年四月初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 利根川進(就是那個因為抗體研究得過諾貝爾奬的那位)在nature 旗下的nature neuroscience 發表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成果是收錄在五月號中)。他們發現了在腦數的海馬迴中發現了一種細胞,會根據事件的發生次數來改變自己的興奮程度。並將這群特殊的細胞命名為:event-specific rate remapping (ESR) cells (事件順序建構細胞(ESR 細胞))。 這篇研究的名稱就叫做: Hippocampal neurons represent events as transferable units of experience 沒錯!就是這種看了會懷疑自己智商的題目,顯然單純只研究記憶跟學習的科學研究,已經滿足不了這位喜歡搞創新的大神了。光只是題目,我還真不知道這是在說什麼東西。小編試著自己翻譯後大概長這樣:海馬迴將事件視為經驗的可轉移單位。 “ 大腦處理事情要像破關一樣,都關才能完成任務 ” 大腦負責決定與執行我們生活中做的所有事情,小到倒水喝茶,大到成為超級英雄去拯救世界。甚至只是單純當一塊會呼吸的肉也要靠著大腦來執行呼吸這件事。然而,我們的人生卻沒有辦法只當一團會呼吸的肉那麼簡單。事實上,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不是簡單單純的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今天去餐廳吃飯,吃飯本身是一個完整的事件,但我們可以更加細分成:先喝餐前酒,接著吃開胃菜,而後是主菜,再來是起司跟肉類,最後是甜點,五種事件,這五種事件都包含在吃飯這個行為中,但這五種事件本身卻是互相不連續而且性質相近又相對完整的小事件。所以你的大腦事實上,是分別完成五種不同的小事,最終組成完整的事件。 那問題來了,那大腦是怎麼知道現在正處於哪一件小事情之中呢? 事實上,過去本來就有許多研究表明海馬迴參...
最近的文章

日本政府進一步鬆綁 “人-獸嵌合胚胎” 研究!

" 今年三月起,日本政府將大幅度鬆綁 人-獸嵌合胚胎 的研究許可 " 日本政府將正式允許 人獸混合的奇美拉研究。自今年三月起,日本將可以合法的製作與生產 人獸嵌合胚胎 或是 奇美拉動物個體。( 詳細法規見此 ) 想知道科學家詳細做過什麼人獸胚胎實驗,又發展到什麼程度,可以看看: 什麼是人獸嵌合胚胎?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的是。中内啓光 的研究團隊也趁著這次的機會,在東京大學提出新一期的研究提案。希望可以成功透過 豬胚胎 來 培養人類的胰臟。如果計畫成功,未來也希望可以培養更多不同的器官來滿足病患們的需求。不過該研究團隊也表示,他們會放緩研究的時間,並會先從人鼠胚胎開始做人獸融合的實驗。 而目前世界各國奇美拉 成就達成: 人 X 豬       (O) 人 X 小鼠   (O) 小鼠 X大鼠(O) 大鼠 X 豬   (X) 從2010年開始,陸陸續續有許多研究成功將不同的物種的幹細胞 打入動物胚胎中培養,並與胚胎一起發育成長成完整的器官,科學家希望這種異體培養的器官在未來可以減緩世界上對此欸於器官需求的壓力,而且這種器官因為是用自體的誘導型幹細胞長成,因此不會有器官排斥的問題。而過去的實驗事實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詳細情況可以在此觀看 ) 而這種人獸嵌合奇美拉的誕生,除了成為提供器官的新管道外,事實上也提供了一種更像人體的實驗活體,可以幫助科學界探討許多疾病的成因,或是提供一個更接近人體的藥物篩選平台。  這一系列的科學突破,也逐漸造成許多道德與倫理爭議。  2016年,英國就將人獸胚胎與其他物種嵌合實驗分成三種不同的實驗類別。根據不同類別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加以管理。 ( 詳細規範見此 ) 在美國,雖然沒有進主相關實驗。但在2015年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就正式宣布暫停所有將人類幹細胞與脊椎動物胚胎嵌合的實驗研究經費。NIH 原本計畫運用這些暫緩的時間來調查與評估倫理上的可行性與這些動物福利政策的制定。2016年NIH修擬了一些草案,並徵求民間的意見,希望可以找到符合倫理道德的規範來發放經費。然而,就一直徵求就直到現在,所有經費都是持續凍結中。 而在日本,從2001開始限定如果使用到人類幹細胞與動物胚胎融合實驗,該胚胎不可以培養超過14天,並且...

什麼是 “人-獸嵌合胚胎” ?

“ 吵的沸沸揚揚的“人-獸嵌合胚胎”到底是什麼? ”   奇美拉來自希臘神話,是一種擁有許多動物特徵的物種(?)其實英文的意思就是指 嵌合體,而奇美拉就指示英文Chimera的直譯而已。   故事要從2006年開始。來自日本的 山中伸彌 成功透過在已分化的體細胞中表現四組轉錄因子:Sox2、Oct3/4、Klf4 和 c-Myc。這四組基因就猶如新火燎原般,迅速的點燃細胞核中的青春熱血。將已分化的體細胞轉化為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細胞,也就是大家所說的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更OP的是,iPSC不但可以自我修復,還可以分化為任何你想要的體細胞,其中甚至包括心肌細胞或是神經細胞。根本就是一個血量爆高,又點滿模仿技能的外掛級玩家啊! iPSC可以: 可以分化任何你想要的細胞。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 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 可以幫助修復不可逆的損傷(腦神經損傷等等) “ 科學家馬上想到用iPSC來製造人工器官 ”   這不僅可以解決現在器官供需極度不平衡的問題,而且還沒有一般捐贈器官會遇到的免疫排斥問題。但很快,科學家很快就發現這真的只是一個理想,因為器官發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從胚胎開始就不停地有各種分化與組成,最終才能形成器官。因此,到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一個有效的製造人工器官的方法。 沒錯!科學家就跟不會煮飯的上班族一樣,有一天心血來潮買了一堆食材回家,最後卻發現自己不會煮飯而且沒有食譜,最後只能泡泡麵一樣的悲劇~~! “ 不會煮沒關係,你可以叫你的鄰居煮給你吃 ”   點單來說,當你有個會煮菜的鄰居剛好在煮菜,你就可以把你的食材丟給他,讓他幫你煮。更有心機的做法是,當你想吃紅燒肉時,你可以提前將你的好鄰居的肉偷走,這樣他就只能用你提供的食材來做紅燒肉。而你要做的就是在煮完時跟你的好鄰居說聲謝謝,然後將你的肉端走就行拉。這樣不僅不需要知道怎麼做飯,更不用親自下廚,可以說是一勞永逸。接著就只需要考慮好鄰居做的飯合不合我們的胃口就行了。 科學家很快就將腦筋動到咱們的好鄰居:動物胚胎上面去啦。   2010年,中内啓光 團隊在國際期刊《Cell》上面發表了一篇突破性的文章。...

生命起源第一章:故事的一開始就是一個吵不完的故事!生源論 & 無生源論 的世紀大鬥法~~!

" 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吵不完的故事 " " 沒有吵很久拉~大概從西元前六世紀到現在這樣 "   在科學發展演進的漫漫歷史長路上,衝刺在浪頭最前線的科學家們,常常會提出各式各樣的假說、觀點,並搭配上他們的觀察和實驗結果,來證明他們想法的正確性。但是大家的想法往往不一樣,也因此,支持各種不同論點的學者們,便會卯足全力的進行各種實驗,來支持並證明自己的理論,然後推翻別人的假說, 不要懷疑,這是戰爭! 歷史上意見不合的科學家們千千百百種,甚至還有人的辯論會,由於對學界有重大啟發、並解對於科學有所改良,而「吵」到被收入史冊,像是著名的 波耳 - 愛因斯 坦之爭 。 總之,關於生命起源的說法,歷史上的科學家分為兩派: 生源論:生命必源自於生命,不能無中生有 無生源論(自然發生學說): 生物體確實可以源自於無生物物質 「 生命」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 無生源論: 生物體確實可以源自於無生物物質 ”    科學家們並不是最近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早在 西元六世紀之前, 愛奧尼亞學派就提出了以以生命可以無中生有的無生源論,或稱自然發生學說,並 在西元前四世紀時,由愛奧尼亞學派的大哲人亞里斯多德,發揚光大。他是第一個完整陳述並解釋這個理論的人,在他的著作《動物 史》中有提到,「動物來自其他同種動物,但是生物體確實可以源自於無生物物質」,有了這位大學者的支持,無生源論氣焰高漲,備受大家相信。當然也出現許多證實自然發生學說的實驗咯。   例如十五世紀的瑞士科學家, 范·海爾蒙特 (V an Helmont ) 的實驗,他將髒衣服、小麥放進一個箱子裡,經過21天之後,就有老鼠出現在箱子裡了,像這樣概念的實驗不斷出現,讓大家更加相信自然發生說,一直到了觀察儀器比較進步、科學研究蓬勃發展的十七、十八世紀,自然發生說才受到學者們的挑戰。 “ 生源論:生命必源自於生命,不能無中生有 ”    直到1688年, 一位義大利的醫生  弗朗切斯科·雷迪 (Francesco Redi),他左思右想,覺得生命應該要源自於其他生命,不能自然產生,於是他做了鼎鼎大名的 “腐肉生蛆實驗”。他把新鮮的肉分別放到兩個罐子裡,一個罐子有用紗布封起來,另一個則沒有。經過了一...